当前位置: 主页 > 烘焙 > > 详情
通讯!一间高校工作室背后的育人“密码”

来源:中国青年网  2023-06-27 09:58:43

通讯员 韩洪烁 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邢婷

这些天,山东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2020级学生范晓彤一直忙着安排红色话剧《沂蒙红嫂》的“档期”,她说:“《沂蒙红嫂》在校园里首次展演后,反响热烈,还在周边的中小学加演了几场,现在正在安排到社区、企业巡演的事情。”

《沂蒙红嫂》是山东科技大学“风向标”辅导员工作室推出的红色宣讲系列作品之一。近年来,像这样的特色成果在这里渐成花开之势,工作室俨然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孵化器。


【资料图】

“风向标”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樊玉华“一对一”为学生辅导职业生涯规划。 山东科技大学供图

“工作室立足大学生对学业发展的实际需求,创新‘三全育人’实践,探索形成‘思政+科创+实践’育人新模式,推动学风建设内涵式发展,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。”该工作室主持人樊玉华给出这样的答案。

五四青年节前夕,一堂特殊的思政课在山科大开启:10余名学生围坐在操场上,倾听“梦耀中华”服务宣讲团成员杨忠源的“思政小讲堂”。

“梦耀中华”服务宣讲团为师生宣讲红色文化。 山东科技大学供图

“近年来,我们着力培育学生宣讲队,不仅给予人、财、物支持,还邀请相关专家进行专业指导,用学生视角讲好‘小故事’,以‘小讲堂’的创新模式推动思政教育与社会实践齐头并进。”工作室成员王玉鹏介绍。

在该工作室的指导下,由学生组成的“领航青春”宣讲团、“梦耀中华”服务宣讲团、“理想青春”宣讲团等相继走进校园、社区、企业,两年来开展宣讲100余场,受益学生近6000人。

因为宣讲形式新颖、内容接地气,“浸润式”宣讲在校园圈了不少“铁粉”。如今,学校里爱听红色故事的人多起来了。

位于学生公寓C2楼二层连廊备受同学们喜爱,被亲切称为“创新之家”。两年来,在这里完成的科创作品,收获了包括“挑战杯”金奖在内的10多项省级以上科创竞赛奖励。

近年来,该工作室相继推出科创、竞赛、成果转化等培训平台和创新平台,积极联动校内外师资,构建“校内外专家+辅导员团队”的专业师资库,全方位培养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能力。

同学们在工作室“创新之家”设计制作创新产品。 山东科技大学供图

“我们的机器人能否改装成防疫机器人呢?”疫情期间,大学生机器人团队机械组成员杨振宇在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时,产生了运用专业知识设计防疫机器人的想法。

他立即联系了工作室的辅导员、学业导师、产业导师。三人结合各自经验,从创新立项、系统设计、申请专利到投入使用,为他定制了一条完整的创新路径。

像杨振宇一样,工作室指导的每一名学生,都有3名生活、学习、创新、实践样样都管的导师,他们合力将德育与日常教学、生活相结合,为学生成长成才注入了活力。

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19级学生王淑至今都无法忘记第一次踏入大学时的情景,她独自走在校园里,“资助没有到位”的事令她忧心忡忡。一筹莫展的时候,她遇到了工作室的辅导员李玲玲。

李玲玲不仅帮她办理了入学绿色通道的事宜,还把她纳入工作室“一对一” 精准帮扶群体。大学期间,工作室的专属服务让王淑感觉幸福感“爆棚”,老师们俨然成了她的朋友,常常为她“开小灶”单独辅导。

为了不让一名学生在求学路上“掉队”,工作室为每名学生量身定制《“彩虹桥”学生成长指导手册》,建立“结对帮扶档案”;还打造了20多个特色实践品牌,把校园“小课堂”与社会“大课堂”结合起来,让学生在实践中开拓视野,汲取前行的力量。